世林文学>穿越>新中华1903 > 114宣威南洋2
    中国人向南洋迁徙,明朝初年业已兴盛,此后络绎不绝,比如,在1760年(乾隆2105年)至1820年(嘉庆2105年)的610年间,每年进入西加里曼丹的就在3千人以上,到1820年在那里居住着105万华人,1906年(光绪3102年)达到400万。

    晚清南洋华侨同国内经济联系密切,渠道甚多,诸如侨汇,在家乡举办公益事业,兴办工商企业,向清朝捐饷等等。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估计,南洋侨民每年寄给亲属的银钱在一千万两以上。少数南洋华侨开办机器工厂和建筑铁路。中国最早的机器缫丝厂即由华侨创设。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梅县人、苏门答腊华侨张煜南出资五十万元,与谢荣光等办潮汕铁路有限公司,1906年铁路筑成,全长四十二公里。

    清朝政府为建设海防和进行一些战争,派人到南洋向华侨募捐,华侨也是慷慨解囊。左宗棠在福州创办造船厂,资金不足,福建海澄籍暹罗华侨陈金钟捐银一万两,陈又有捐赈事,所以被清朝授予道员衔,另一海澄籍的槟榔屿华侨邱忠波亦从事海防捐献,也获得道员虚衔。说明了南洋华侨与国内经济的联系,现在考察华侨的政洽态度。较长时间内华侨拥护清政府,它的上层人物更以接受清朝的封赠为荣耀;到了二十世纪初年,印尼华人官员出行,学著清朝官吏,令人身后打伞,以表示其身份和威严;南洋华侨尊奉清朝正朔,使用清帝纪年,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三宝垄陈峰烟、马荣周重修大觉寺,立碑署“道光乙巳年正月”,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死去,印尼中华商会设灵堂祭奠,做功德,华人团体成员穿孝服吊唁。

    在满清统治的发部分时间里,海外华侨被认为抛弃祖宗的天朝弃民。但是1893年,清政府在新政中改变了华侨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吸收华侨的钱财。1876年清朝派福州船厂提督蔡国祥率领扬武火轮炮船巡视南洋,次年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派王荣和等到南洋考察华侨事务,海军提督丁汝昌主管巡洋事宜,清政府与西班牙交涉在菲律宾设立领事馆。清朝这些行动的目的,参与其事的张之洞说是:“不外保民、集捐二事,而以保民为首要。诚能为民兴利除害,则!民情爱戴,自无不急公慕义,踊跃输将”保民虽重要,但对清朝政府讲,还是在于达到“集捐”的目的上。

    另一个目的是保护侨民,与西方殖民者争利。华侨在南洋遭到西方殖民政府的迫害,谋生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受到种种限制,到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西班牙殖民当局还不许菲律宾华人行医卖药,荷印政府不准华人穿西装,以免华人冒充其他族人,不易识别;法国殖民当局向安南华侨征收进口、出口、招牌、地基、房屋、身口等六种捐税,却不向日本侨民征收。菲律宾、印尼华侨被屠杀的事件屡次发生,清朝政府以其是化外之民、孽由自取,不向荷、西殖民者采取报复行动。到了薛福成提出取消海禁旧例的建议时,认识不一样了,他在奏疏中说,荷、英等国招募华人开辟荒岛,是“借资于我”,而我政府不联络华侨,是“不能借资于彼”,如今应当改图更张,不以化外之人视侨民,联络之,以“收桑榆之效”——从西方英、荷诸国取利。这样,在对华侨政策中,含有了保护华侨的内容,同时有了与西方殖民者争利的竞争意识,这是对华侨政策的一大转变,具有进步意义。

    到了徐天宝这次出巡南洋,除了以上两个目的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使命,就是与革命党争夺南洋华人的支持。

    在海圻号船舱里,杨士琦手拿一份黄帛盎然而立,对神情肃穆的徐天宝和萨镇冰说道:“宣抚使徐天宝、提督萨镇冰接旨!”

    “臣,徐天宝接旨~!”

    “臣,萨镇冰接旨~!”

    徐天宝与萨镇冰一起跪下

    杨士琦大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的内容是一个月前在北京紫禁城内的乐寿堂拟定的,拟定它的人是控制大清帝国权柄的慈禧太后,这时七十二岁了,连年的内忧外患的煎熬,已经极大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她的头发全白了,原先炯炯有神的黑眼珠也变得黯然无光,她老了,像一具行将就木的僵尸,静静地迎接寿终正寝的命运。她靠在自己的躺椅里,跟群臣们有气无力地说着话,一边不停地咳嗽。

    还有两年时间,这个掌控大清帝国几十年的铁腕女人就将寿终正寝。但是,就在这一天,这个女人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由巡洋舰“海容”号、“海筹”号沿西路,由巡洋舰“海圻”号、“海琛”号沿东路巡视南洋,并宣抚华人华侨;由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将军率“光亨”号、“光贞”号、“安香”号、“安东”号四舰炮舰巡视七洲洋等南中国海诸岛,铭石升旗,宣示主权。同时对日本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限期撤出占据我海岛的日本商人。

    这是继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派遣海军军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是甲午战败后满清政府对外的最后一场抗争,也是最后的一场大规模的海事外交活动。它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由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队一东一西包抄辽阔的南中国海海域,强烈警示列强不得觊觎我南中国海海疆;同时以吨位较小的军舰驱逐南中国海诸岛上的日本人,收回主权。

    今天她召见的人是北洋大臣袁世凯、海军提督萨镇冰和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

    袁世凯等人在行过跪拜大礼之后,神情肃穆地拱立在她的身边,留神着她嘴唇的一开一合,倾听着“最高指示”。

    “我说袁世凯啊,”慈禧吃力地动了动身子,想把脸转过来。

    “臣在。”袁世凯赶紧挺直了身子。

    “这一回要劳动他们远行南洋,也是我思谋已久的事了。为的是啊,南边的情形我实在是放心不下……”说到这里,她突然停住了,像是在想着什么事情,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思路突然中断的情形,她近来常常出现。

    “老佛爷明鉴,南中国海一带多年倭寇骚扰,是得经常照看照看了。”袁世凯在一旁提示说,“盘踞东沙岛那里的倭寇只是乌合之众,等我大清军舰一到,必能一举荡清。”

    “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当然啦,前些时候派了一艘船叫什么来着?去了一趟,情形据说是好了许多,把他们都吓跑了,所以我说他们都属‘水耗子’的。听说啊,海上近来比较平静。是这回事吗,萨镇冰?”

    萨镇冰答道:“是的。确实的情形应该是,倭寇的活动范围往南边退去了不少。”

    “是啊,这就说明,派不派军舰大不一样。只是啊,那些日本人赶走了又回来,赶走了又回来,像一群讨厌的苍蝇,驱之不尽。这回,我要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只是啊,我让你们来,还为着另一桩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