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林文学>穿越>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
    用一排盾车作为前军防护,一直推到兵堡外百步距离,盾车后可以布置军兵守卫。在清军的几门仅有的火炮都被炸上天之后,清军根本就没能力远程威胁到盾车后的投石车。

    配重式的投石车可以轻易的把‘炮弹’投到二百步开外,百多步的距离上正适合他们发挥。

    接下只管把一颗颗火油弹送去清军营寨内,一切就都万事大吉了。

    豪格便是带着城内的真鞑杀来,有了盾车和前方的护卫部队,投石车也能安然如山。

    以如此模式对付济南清军,可不就是一路碾压呢?

    郑芝豹觉得,整个过程里郑军都死不了多少人。

    而郑芝龙呢?他对这般轻易的战斗不感兴趣,他现在正考虑着要不要给洪承畴些一封信。

    这次北伐大败,洪承畴肯定要背锅的。

    别说他有‘定策之功’,只洪承畴大军杀入北直隶后就玩起了分兵之策,这黑锅就扣不到别人头上。

    明军因为一个分兵的缘故,这些年都在鞑子手里吃多少亏了,郑芝龙也不理解洪承畴为什么要分兵!

    如果把主力拧成一股绳,那出现在燕京城郊的明军就不会只有曹变蛟一部。

    而即便曹变蛟大败,黄得功的那三万御营兵要是还在,许定国会临阵脱逃?高杰会一败涂地吗?

    郑芝龙想不明白洪承畴是怎么想的。但左右也超不过‘权计’二字!

    明军诸将里,曹变蛟、王廷臣和黄得功三人,功劳、地位、资历都不分上下。尤其是曹变蛟和黄得功两个,难分伯仲。

    但黄得功部有三万御营兵,从数量到装备到战都力,在明军阵营里都屈指可数,胜过只有万把人的曹变蛟和王廷臣很多。应该就是洪承畴麾下诸路总兵中的第一人。

    可曹变蛟也是洪承畴的心腹啊,虽然黄得功也是皇帝的心腹,但洪承畴要是想抬举自己人一二。好在日后功成受赏之日,能压过黄得功一筹。亦或是就为了不让崇祯帝直辖的御营兵建立大功,这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把足足有三万人的黄得功部派遣出去。目标直指东北方向,明着是欲联手津门的郑军,一举堵死满清的回关之路。实则就是一个幌子。

    鞑子的主力都在山陕,换做郑芝龙当鞑子的家,他也不会回关外去。这冰天雪地里,就是跑去草原,跑去晋西也比去关外要强。

    结果明军在保定又一时间难下……,十万主力军再次分兵。

    如此,等到曹变蛟他们杀到京郊的时候,北伐大军前锋所谓的三十万兵实只就剩下了六七万人。

    这么看,如何不是洪承畴的一系列举措造成了明军的危局?

    等到事情有变时候,他又是使人速报黄得功处,叫他立即回兵保定,又是教左光先领兵增援之。然后还调大名府的马士英来真定,传书邱祖德、越其杰(中原巡抚),叫他们迅速收拢地方上的兵马。……

    看似很果断,很有章法,但这一切的根源不就是洪承畴分兵太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