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林文学>科幻>蜀臣 > 第169章 权宜
    自古以来,杀身报国者不计其数。

    然而“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食君俸禄为国尽忠乃臣子本分,但为国而死还要背负千古骂名,便会让人心生犹豫。

    关乎家族门楣的身后名,有几人不犹豫几分?

    但今郑璞在书信中,便勇而无畏的声称毒谋若事泄,甘愿一人为国当之!

    “报国不惜身及荣辱,乃国士之风也!”

    沉默了许久,李严终于长声叹息,感慨道,“今日我方知,昔日孔明之言,为何谓此子他日可为公辅也。”

    “唉.......”

    闻言,丞相诸葛亮亦叹息出声,声音幽幽说道,“子瑾才学与忠心皆可嘉,然此谋过于狠戾、有伤天和,虽有功于社稷,恐损寿矣!”

    对此,李严倒没有多大感触。

    子不语怪力鬼神。

    兵者,乃凶也。

    既然从征为卒,不杀了敌军,便会被敌军所杀。

    郑璞之谋仅是为了灭杀逆魏守备萧关的步骑,又不是屠戮黎庶百姓,有何伤天和之说?

    昔日江东周瑜火烧赤壁、我大汉关侯水淹七军不也如此吗?

    水火用于杀敌,可被盛赞为赫赫战功,以尸毒杀敌便是狠戾了?

    难不成被焚死、淹死之人,觉得要比被毒死更“仁慈”一些?

    对敌之时不狠戾,便是对己军的狠戾!

    试问,以正常的攻防战,大汉需要多少士卒战死方可攻下萧关?

    以萧关的险峻以及战略意义,不少于五万吧?

    明明可兵不血刃便夺了萧关,却因为受仁义的束缚,便让无数大汉士卒埋骨他乡,不可取也!

    战场之上,何来仁义之说!

    唯有的仁义,便是惜己方士卒的命!

    带着如此想法,李严对郑璞所谋的狠戾颇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