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林文学>穿越>核武皇帝 > 第216章 坦克,坦克
    宋彪则道:“你错了,不是我舍不得自家的本钱。而是帝国如今其实还有另外一场真正的大仗要打,这一场仗的用兵规模要远超过于我们在欧洲的情况,而我这个皇帝此生的地位在于何等水平,能否和汉武帝相提并论。怕是也只看这一仗了。”

    “这样啊……?”

    皇后难免有些失望,又更为担心,只是她才属于真正的精细人儿,也不愿意多问下去,不管是军队的事,还是政治上的事,她历来都是不多问的,免得有后宫干政的嫌疑。

    都说小别胜新婚,这一别一年有余,两人自然是早早就休息了。

    这天晚上。宋彪做了一个梦,梦见皇后又生了,只是生了一个肉团子,用军刀切开之后,里面跳出一个大胖小子。

    远行回京,宋彪的惯例一直都是先休息几天再处理各种公务,可这一次是不行的,因为苏俄和德意志帝国已经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即将集中精力对付国内残存各处的白军势力。对帝国来说,欧洲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现在就要集中全部精力对付新成立的苏俄帝国。

    第219章奏让内廷总署猝不及防,所有人都感到异常惊讶,似乎都预感到事情有了不一样的新变化。

    秘书局的陈其美局长因为一直陪同皇帝在欧洲征战,所知道的事情最多,自然明白皇帝如此着急开始工作正是要对付苏俄,他比宋彪先一个月返回国内,此时已经将很多工作都准备妥当。

    在宋彪到了御书房的时候,陈其美就将保密局和国家情报总局等情报机构收集到的和苏俄有关的各种情报资料汇总成册,呈递给宋彪审阅。

    对于苏帝,宋彪自然是在熟悉不过,苏帝史对他来说基本就是倒背如流般的清晰。

    俄国二月革命在整体上只是一个社民党左右翼的联合革命,得到了当时俄国整个社会上下的一致推崇,但是右翼手中并没有武装,俄队又大部分处于前线,而社民工党左翼的布尔什维克就利用红军推翻了临时联合政府,实施左翼独裁统治。

    这就是十月革命。

    在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的反对力量才开始急剧增多,当时虽然身在欧洲,宋彪还是通过中央军部联系白军中较为熟悉的那些俄国高级军官,将以前装备的莫辛纳甘步枪,甚至是库存的各种杂乱型号的旧枪,包括日本村田22式步枪都一起送了过去,给白军近一百二十万支步枪。

    白军的问题是缺乏一个真正统一的指挥体系和统帅,全部都是分散在各地,最终被苏俄红军逐个击破,所谓外国联合出兵也是假议题,刚结束了第219章全部力量,三个月内就能联通这条俄国铁路,使得帝国陆军可以从西部一路推进到新西伯利亚。

    但是帝国的主攻路线是在唐努乌梁海。在唐努乌梁海的克孜勒地区,帝国已经用了两年时间秘密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弹药。并且有一个整编师和超过40个新编团驻扎在这里。

    虽然帝国并没有急于修建从克孜勒到俄国阿巴坎的铁路,在这条120公里长的线路上。帝国铁道工程旅已经密集的勘探过无数次,只要战争开始,两个铁道工程旅在中央铁路总公司的配合下,大约只需要40天的时间就能紧急铺设一条临时铁路,而相关物资早已运抵当地,只等正式的开工。

    加上在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本地征调物资。帝国肯定是消耗得起,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帝国远征军也不立刻撤离欧洲,而是尽可能的争取英法美等国的支持。利用协约国的协议从罗马尼亚北上进攻乌克兰,合理利用欧战各国的剩余物资,双线进逼俄国,逼迫苏俄最终做出重大让步。

    如果算上帝国的欧洲远征军,宋彪预计使用超过350万陆军,联合大约一百万到两百万的白军,主力部队约在200万的规模,将帝国陆军现有的以及未来半年疯狂生产,和从美国购入的超过1.4万辆汽车,从国内和中亚等地征调三百万匹马。一鼓作气的打下去。

    当然,他并没有彻底消灭苏俄的计划,那不利于他签订一个真正有益于帝国的停战条约,而且在国际的大环境上也不利于帝国。

    还是要保留苏俄,用苏俄的威胁去减缓英美对于中华帝国扩张的压制措施,同时要在经济上狠狠的盘剥苏俄,减低苏俄的发展速度,逼迫苏俄长期进贡石油给帝国,维持帝国的发展。直到帝国建立起庞大的海军,足以保障在中东地区的巨大利益。

    过早在中东大规模开采石油是自杀行为,即便现在,英美等国实际上都已经意识到中东地区可能蕴藏较为丰富的石油,只是对具体的储量缺乏一个明确的估测,当然也确实都没有预料到会是那么疯狂的数额,否则第219章中讨论一下,内部思想要统一,此仗非打不可,不打苏俄,我们拿不回海参崴,拿不回海兰泡。不要以为这些都不是帝国的领土,这些就是帝国的领土,都是俄国从中华民族手中抢夺的宝贵财产,领土啊。一寸都不能丢,否则,咱们这一代人就是历史的罪人。”

    蒋方震和蔡锷此时都已经明白皇帝意志坚定,根本不留任何余地,而这一战也确实是无可避免了,好在皇帝解决了此前大家最为头疼的军费问题。

    陆军部目前按排新晋升一等参谋官的蒋廷梓担任装甲车辆研究局的局长,总工是汽车总公司的一名叫王瑜葆的工程师,前者是徐州人,日本陆士三期毕业生,炮科出身。东北军时期就曾在军需处和远东兵工厂任职,此后曾安排到东北大学机械系短暂进修一年,后者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理科生,东北新政时期曾到美国哥伦比亚矿工学院进修,毕业在通用汽车公司担任技师三年,两年前才回国在远东汽车公司工作。